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国家级
6月11-12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在对贵南、同德、兴海等县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后,经认真审查、质疑、充分讨论,认为海南州实验区建设基本实现了规划方案设定的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海南州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海南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以及青海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技创新,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在生态保护、农牧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及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青藏高原同类地区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实验区建设期间,完成围栏封育草地1670万亩,人工饲草种植和改良面积累计252.75万亩,减畜164万头只,安置生态移民1890户11235人,保护天然草场3600万亩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立优良牧草种子繁育田1.4万公顷,生产各种优良牧草种子1.04万吨,饲草基地16.85万公顷,生产青干草128.75万吨,年生产加工草产品61万吨;加速优良畜种繁育,引进繁育高原型藏系羊12.24万只、牦牛2.63万头,育肥牛羊260万头(只),加工畜产品0.5万吨;草畜生产加工能力明显提升,有力推进了草、畜产业化的发展;组建了生态畜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种草-养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转变了畜牧业的生产方式。通过近5年的建设,实验区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比例达到94%,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0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3840元提高到2013年的7120元。通过实验区建设,将生态、民生、产业三者有效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牧民增收和产业增效。
海南州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海南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以及青海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技创新,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在生态保护、农牧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及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青藏高原同类地区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实验区建设期间,完成围栏封育草地1670万亩,人工饲草种植和改良面积累计252.75万亩,减畜164万头只,安置生态移民1890户11235人,保护天然草场3600万亩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立优良牧草种子繁育田1.4万公顷,生产各种优良牧草种子1.04万吨,饲草基地16.85万公顷,生产青干草128.75万吨,年生产加工草产品61万吨;加速优良畜种繁育,引进繁育高原型藏系羊12.24万只、牦牛2.63万头,育肥牛羊260万头(只),加工畜产品0.5万吨;草畜生产加工能力明显提升,有力推进了草、畜产业化的发展;组建了生态畜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种草-养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转变了畜牧业的生产方式。通过近5年的建设,实验区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比例达到94%,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0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3840元提高到2013年的7120元。通过实验区建设,将生态、民生、产业三者有效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牧民增收和产业增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