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政策法规>国家政策>详细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2016-12-12 15:11:56 中国政府网|0 点击:[57] 字体: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文如下。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探索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现就全面推行河长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形式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同志担任。县级及以上河长设置相应的河长制办公室具体组成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
    (四)工作职责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二、主要任务
     (五)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工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湖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六)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七)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优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实施入河湖排污口整治。
    (八)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九)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在规划的基础上稳步实施退田还湖还湿、退渔还湖,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对三江源区、南水北调水源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的保护积极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湖生态环境。
(十)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河湖动态监管落实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抓紧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安排,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十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察各级河长制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十三)强化考核问责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十四)加强社会监督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在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贯彻落实情况报党中央、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