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脱贫路上的上梅村

2017-04-25 17:27:51 海南报|0 点击:[] 字体:
  四月,阳光柔和而温暖。
  经过冬季短暂的“休眠”,上梅村的村民们又要开始辛勤劳作了……
  从村口放眼望去,除了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和整洁的村容村貌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昔日几乎靠天吃饭的农牧业结合村,在2016年脱贫攻坚战中,打了一场漂亮仗。现如今,村民们都说,“晒阳洼”、打麻将的懒汉明显少了,想方设法挣钱的人多了。
  共和县恰卜恰镇上梅村位于州府恰卜恰镇以北8公里处,走进上梅村,记者发现村庄不大但很开阔、村民寡言但很坦诚。
  上梅村耕地较多,但很贫瘠。在农区,靠天吃饭的农民一般会选择种植青稞、豆子,但上梅村却反其道而行之,种起了燕麦……



  村支书久买达增是村里不多见的“走出去看世界”的人,2015年,久买书记和其他村里的书记一道去了趟山东,在山东他可谓是大开眼界。“咱们去的是山东潍坊,那边的村集体经济做得真好,村办企业遍地开花,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太滋润了。”久买书记感叹道,和内地比起来,差距太大了,主要是因为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们做事保守,不敢闯。“但又把话说回来,思想上比较保守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地区差异。”在一旁的驻村干部、州法制办干部高英州道出了问题根源。
  上梅村现有可利用耕地5336亩,如何用好、用活这些“靠天”的耕地是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之间常常交流的话题。
  村支部书记久买达增明白,旱地是不可能种出高效益农作物的,这点驻村干部也非常明白,可到底种些什么,能提高经济效益呢?
“燕麦,对就是燕麦,不用浇水、不用打农药……”在一次座谈会上,有村民建议种植燕麦,得到了在场人的全票赞同,大家都觉得种植燕麦的确符合上梅村的实际。
  2016年,在州科技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村里一些贫困户种植了燕麦,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亩。“燕麦值钱吗?销路怎么解决?”记者有些困惑,毕竟市场上的燕麦大多都是产自华北地区,青海地区种植的燕麦目前市场上市很少见。
  听到记者的提问,久买达增笑了,他解释说,其实种植燕麦的主要目的不是卖燕麦,而是靠燕麦发展养殖产业。“对,种植燕麦就是为了发展养殖产业,以燕麦代替饲料。”村民公保才让接过久买书记的话茬。2016年他种植了30亩燕麦,养了500只羊,据市场价估算,去年燕麦顶替饲料就节省了3万,而出售的羊收益达到8万元。
  上梅村将靠天吃饭的耕地变得更加“值钱”,而且又节省了种植成本,在这方面,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确实下了很多功夫。
  今年,久买达增准备将燕麦面积扩大到500亩,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培育优良品种羊、做养殖产业实现致富。
  虽然种植燕麦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但他们并不满足。2016年,共和县政府发放给贫困户的6400元产业扶贫资金成了青海立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金,村民年底有了分红。
  而每年发放给村民的50万互助金、就业局技术培训项目、公益性岗位则为上梅村脱贫致富“雪中送炭”,为脱贫致富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在上梅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许多贫困户改善了生活条件、奔向致富大道。相信,2017上梅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会走得更快、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