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民族团结>详细内容

科技人物专题报道

2022-06-08 10:16:09 青海科技报|0 点击:[131] 字体:
三百顿珠:创海南州畜牧业发展多个第一
 
图右三为三百顿珠为牧民指导养殖技术

  本报记者 范旭光

  海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三百顿珠在40余年的畜牧科技工作中创下多个青海省和海南州第一:2008年实施海南州第一个全株玉米青贮种植加工技术取得成功2009年首次在海拔3300米的贵南县森多镇嘉仓家庭农牧场种植加工燕麦青贮取得成功;2010年在恰卜恰镇首次开展海南州农区流转耕地种草养畜工作推广“饲用玉米—养羊(牛)—粪污发酵—还田”种养循环生产模式;2013年在青海省率先利用麸皮、菜籽饼等农副产品生产技术制作成生物蛋白饲料和高能饲料……这一个个的“第一”有效提高了海南州种草养畜的技术水平。

  1981年7月三百顿珠从青海省湟源畜牧兽医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站工作从此与畜牧业结缘。

  当一名畜牧科技工作者在很多人看来,经常要与动物打交道工作又累又脏,可他从无怨言。

  刚参加工作时三百顿珠被单位派到共和县江西沟乡上社村蹲点,协助该村开展半细绵羊杂交育种工作在当时自然条件艰苦的上社村,他克服各种困难发奋工作,把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当时我们这里都是天然放牧,靠天养畜牧民文化和生产技术水平很低,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畜牧技术员的帮助那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在畜牧业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帮助牧民解决生产难题增加收入。”三百顿珠说。

  此后三百顿珠把枯燥的科研当成乐趣,科研获得成果是他最大的希望由于勤奋和执着,他的一个个希望都变成了现实尤其是近些年,一个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海南州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2009~2011年三百顿珠在海南州金座乃养牛场实施《高寒地区奶牛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项目时,使用了多项新技术他对牛舍进行改造,将污水、牛粪收集发酵后灌溉饲草而在饲草种植上他运用了全株玉米青贮种植加工技术。在取奶过程中又首次使用挤奶器隔离牛奶与空气的接触,将细菌和杂质过滤掉同时,他还建立了奶牛健康监测制度经过他这样一番“折腾”,一头奶牛的日产奶量达到了17.4公斤产量较项目实施前增加25%,牛奶的品质也得到大幅提升奶价上涨了一倍。当时当地居民都在养牛场排队买牛奶。

  2010~2012年三百顿珠主持《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及育肥效果研究》项目时,在枯草期进行暖棚半舍饲饲养牧草返青后再进行放牧。这种养殖方式使12月龄的牦牛体重可达110公斤,相当于传统饲养法2岁时的体重18月龄体重可达175公斤,相当于传统饲养法4.5岁时的体重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母牛群一年一胎比例达到65%,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技术经青海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

  2014~2015年三百顿珠主持完成《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对藏羊传统放牧养殖方式进行创新加快畜群周转,减轻草场压力,使高原型藏羔羊的出生体重平均达到3.8公斤、2月龄体重达到了15.7公斤、6月龄体重达到了35.5公斤分别比传统养殖羔羊提高了0.5公斤、4.2公斤、5.7公斤;藏羔羊6月龄成活率达90%比传统养殖提高了5%,6月龄羔羊除选留的后备母羊外其余的全部作为商品畜出栏实现了藏羔羊当年出生、当年出栏,促进了藏羊生产方式转变。

  近几年三百顿珠参与起草《海南州“十三五”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创建青海省牦牛产业联盟海南州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海南州藏羊产业联盟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并为一些合作社、养殖场免费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书、实施方案等30多个其中26个可研报告得到立项实施。他还编写了《高寒地区奶牛养殖实用技术》《高寒地区全株玉米、燕麦青贮技术》《高寒地区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技术手册和培训教材。

  为了给群众做好服务他不畏严寒酷暑,进村入户为广大牧民传送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他为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开展讲座近千场次培训人数达5万人。由他直接指导的养殖合作社(场)达16个年均入社入户天数超过150天。通过培训、入户指导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牧民朋友打心眼里喜欢这位与他们打了多年交道的农技员。不管走到哪里他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三百顿珠老师来了!”

  “牧民的养殖水平上去了畜牧业质量提高了,这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三百顿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