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科技治理黑土滩
一位牧民将牧草撒在黑土滩上
黑土滩是高原高寒草甸独有的生态恶化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草原灾害。其形成过程是原生植被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杂草群落。草场形成黑褐色秃斑状裸露土地,像“癌症”一样扩张。针对黑土滩,四川省若尔盖县麦溪乡的草原牧场正经历着一场政府主导、学术支持、牧民主动参与的草原生态治理行动。
草原的黑土滩化是个复杂的问题,外界普遍认为“鼠兔”和“过度放牧”是主要原因。对此观点,很多麦溪乡的牧民并不完全认同。在他们看来,若尔盖草原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小草、每一只动物、每一块土壤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生命是一个环,土地生病了,牛、羊、风、雨就是它的医生。种草保持水土,水土滋养植被,植被供养牛羊,牛羊带来物种多样性。如此,草原生态才能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自2021年春季起,牧民扎琼巴让带领若尔盖县麦溪乡的几十位牧民,对近20公顷草场中的黑土滩进行播种。草种、土壤、雨水、风和动物粪便,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奇妙变化。牧民们坚信,通过播种、科学禁牧和放牧,草场的生态一定会逐步恢复。
目前,正在若尔盖县执行的“综合现代科技与传统知识的草地恢复与适应性管理模式”,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物源制约因子及其应用技术研发”中的子课题。整个课题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牧民已有的种草经验和动员牧民参与种草的模式,利用科学系统的方式进行梳理和总结;二是尝试推广新技术,以项目中其他子课题研发的草地恢复技术为例,探索新技术推广落地的有效模式。其中,“牧民参与式种草”的相关实践,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种植经验”两者结合。牧民主动深度参与草场后期精细化管理,形成一套成型模式,对草场生态建设具有辐射和带动效果。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