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老年版>民族团结>详细内容

人才争夺战,民族地区如何筑巢引凤

2018-07-03 17:05:46 中国民族报|0 点击:[] 字体:
  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极其广阔的舞台。
  近一段时期,为了吸引优秀人才,许多城市密集出台人才优惠政策,送户口、给房补等成为“抢人”筹码。民族地区的一些城市也加入人才争夺战:昆明市提出,全面放开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落户限制,给予创新创业团队最高2000万元扶持资金;银川市为杰出人才最高发放安家费200万元、提供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城市对人才的渴求似乎从未如此强烈。有专家认为,这其中有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时代背景,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旺盛活力,标志着我国的人口红利正演变为人才红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那么,民族地区应当如何筑巢引凤吸引人才呢?
  首先,要引得进。与沿海许多城市相比,民族地区的一些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想吸引人才,必须鼓足改革创新的勇气,在破除制度约束方面拿出诚意,坚持政策先行。政策是吸引人才的有力“磁场”,好的政策能够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比如,宁夏在实施人才强区工程战略中,从政治引领、编制和职称、引才待遇、生活保障、创业就业等5方面出台了18项优惠待遇政策,体现出吸引人才的良苦用心。
  其次,要用得好。检验一座城市吸引人才的成效,不仅看其在吸引人才上花了多少钱,更要看其引进的人才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立足实际,引进真正需要的人才,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比如,贵阳市高新区作为贵州省唯一的人才特区,紧扣以大数据为龙头产业的发展引人用人,全方位深化人才引、育、流、用、评等改革,创新人才智力发掘和收割机制,打造“智力收割机”,拓展引才“朋友圈”,营造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第三,要留得住。“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人才能否留得下来,短期看政策,长期看城市的综合实力。有专家建议,应当建立完善人才培育和引进管理机制。在这方面,不妨学学浙江。2016年,浙江出台25条人才新政,立志“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两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发展政策,建立政府激励企业、企业激励人才的“双层激励”模式,提升人才安居、医疗保障和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水平,浙江呈现出体制顺、人才聚、事业兴的生动局面。
  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极其广阔的舞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民族地区只有激活人才这池春水,才能在未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